其实吉利在刚收购沃尔沃的时候,确实不能直接用沃尔沃的技术。但是,通过技术转让、联合研发等等这一系列方式,现在的吉利已经和沃尔沃实现了90%技术共享。一、拥有沃尔沃技术的是“吉利集团”(1)吉利集团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不能直接使用:首先要明确的是收购沃尔沃的是吉利集团,而不是“吉利汽车”,吉利集团通过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股权,同时拥有了项专利和专用知识产权。但这1万多项专利,吉利汽车是不能直接用在自家车子上的,拥有使用权的也只有与沃尔沃相关的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2)福特曾经参与共同研发,吉利无法使用:其实沃尔沃的前任是“福特”,属于“有限授权”的那些专利,吉利是不能用的。(比如说,曾经获得“沃德十佳发动机”的SI6的6缸发动机,当时是沃尔沃和福特共同研发的,有一部分技术是属于福特的,沃尔沃需要,可以继续用,但是吉利它不能用)(3)通过技术转让,吉利汽车获得一些沃尔沃的技术: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目的,就是要吸收技术,同时提升自家吉利的品牌形象。买来不能用,那为什么买?对不对?那么吉利到底怎么搞,它的做法是通过技术转让,把能用的先用上。年3月,吉利和沃尔沃达成技术转让。同年8月,沃尔沃就向吉利转让了三项技术,包括GMC升级平台,就是我们说的中型车。然后,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以及GX7安全革新技术,马上就用到吉利上去了。
吉利的B级轿车博瑞,就是基于GMC延伸的KC平台打造的。搭载的城市预碰撞、自适应巡航、半自动泊车这些安全配置,也都是直接从沃尔沃的身上借鉴过来的。除此之外,博瑞的外观也是沃尔沃集团前副总裁彼得·霍布里操刀设计的底盘系统
二、除了技术转让,还可以变线救国
(1)于沃尔沃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学习先进技术理念:年9月,吉利和沃尔沃在瑞典建立了一个联合研发中心(CEVT),这两边的技术团队共同研发CMA基础架构模块。而且,CMA体系所有的知识产权,都是属于吉利控股集团的,这点很重要。(2)批量性派遣员工去学习沃尔沃的核心技术:年,CEVT总共多名员工里面,国内的占了1/4。通过批量性地派遣技术人员到CEVT,吉利不仅学到了许多核心技术,还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学有所成个吉利,针对国内火热的紧凑级市场,马上推出自主研发的BMA平台。最近推出的缤瑞和缤越,就是基于BMA平台的车型的。(3)成立“合资公司”,扩大技术合作:有了CMA架构的这个合作基础,吉利和沃尔沃开始进一步扩大技术合作,成立了一个带引号的“合资公司”。年8月,领克汽车合资公司成立了,沃尔沃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占了30%的股份,共同研发CMA架构,也就算是有了真正的用之地了。比如说领克01,配了自动紧急刹车等等这17个主动安全配置,就来自于CMA架构中沃尔沃的这个技术共享了。除了领克,同一天成立的还有另一家公司——“宁波时空方程技术有限公司”,这个公司里吉利和沃尔沃各占一半股份,吉利还表示这家合资公司的研发成果,可以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让吉利控股集团内部跨品牌来共享这个技术。换个方式讲就是同样的发动机变速箱,在吉利、领克、沃尔沃车上,都有可能用,完全没技术限制了。总的来说,吉利汽车通过一步步扩大技术合作,最终也确实达到了它的目的,在吸收了沃尔沃技术的同时,品牌形象这几年也开始越变越好了。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汽车信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