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失眠不用慌,调和阴阳是关键秋天里的养生 [复制链接]

1#

失眠关键是阴阳失和

失眠不仅仅是一个人身体上的问题,有时候还可能涉及心理、社会等因素,而后者往往是医生无法控制的,因此对于失眠的治疗往往具有一定难度。

中医讲睡眠是阴阳相合,失眠则是阴阳失和,或是阳不入阴,或是阴不敛阳。医生要做的事情就是调和阴阳,使之重新恢复和谐的交融状态。

老年失眠患者重在养阴

为什么会阴阳失和?

对于大多数中老年失眠患者来说,他们的主要问题多是身体内阴血不足,尤其是一些更年期女性,这种情况更加明显。由于阴液亏虚,不能敛阳,导致阳气浮越于外,阴阳无法和合,主要表现为晚上难以入睡,睡眠比较浅,梦多,容易醒、醒了之后一时半会难以再睡。

针对这种失眠的治疗,滋阴养血是关键,只有阴血充足,才能收敛阳气,在此基础上配合重镇安神之药,压制阳气,迫使阳气入阴,如此方可阴阳和合,睡眠自然能够改善。

具体处方中比较常用的养阴药有熟地*、山茱萸、酸枣仁、柏子仁、百合等,重镇安神方面的药物比较强势的如铁落,稍微弱一点的如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

现在很多助眠西药,镇静的力量非常强,但一味地镇静安神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是有助于阳气入阴,而对于引起失眠的根本原因—身体亏虚的一面并无作用,所以效果一般也就不奇怪了。

青年失眠患者重在清肝泻火

不同于老年人,年轻人的失眠可能更多与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关,最常见的就是来自于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这些压力容易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使肝气不畅,久而久之气郁化火,演变成肝火之证,肝火过旺以后扰动心神,使心神不宁,无法安睡。

这类人群失眠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夜间1~3点易醒,因为这个时间点正好是足厥阴肝经主令的时候,此刻肝气最旺,容易扰动心神,所以夜间易醒。当然,肝气过甚,阳气亢奋,有些人也会出现入睡困难的情况。

对于这种失眠,清肝火是第一位的,肝火不灭,再怎么重镇安神也很难有作用,可以用丹栀逍遥散为主方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合用半夏、夏枯草、夜交藤等药以助眠安神,临床收效亦不错。

总而言之,失眠很难受,治疗也不易,但从阴阳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它,这个问题似乎变得不那么复杂了。

秋分之前,暑热未去,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气温速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此时,饮食宜清淡甘润为主,可多选择蜂蜜、银耳、百合、莲藕、牛奶、鸭肉等养阴生津、润燥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以及油腻食物,但也不宜多食寒凉之物。

同时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还要注意胃部的养护。

01

油焖茭白

茭白g、酱油一勺、葱一根、料酒半勺、盐2g、糖适量。

茭白切块备用。

锅中加适量油,放入茭白,小火翻炒,直到茭白表面起皱。

再放生抽、糖、盐炒匀,最后放料酒,加少许清水,盖上锅盖,大火焖8-10秒。

出锅时撒上葱花即可。

茭白又名高瓜、菰笋、茭瓜,为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江南特有的水生蔬菜,属“水八仙”之一,与莼菜、鲈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

茭白是秋季当季蔬菜,其味甘性寒,归肝、脾、肺经,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渴、利二便、催乳等功效,适合此节气食用。不过茭白性寒,脾虚泄泻者慎食。

02

杏仁润肺汤

南杏仁12克、北杏仁6克、蜜枣4枚、猪肺克,精盐3克,汤料适量。

将猪肺洗净,去筋膜切块,放入开水中汆一下,捞出沥干水分,然后下热锅炒干水分。

南、北杏仁洗净,蜜枣去核洗净,锅置火上加清水适量,放入汤料、猪肺、蜜枣,南、北杏仁用大火烧开,改用小火煲至熟放入精盐调味即成。

秋燥致病主要原因是耗伤津液,因此秋季饮食宜多为身体补充津液,可多食汤羹类和粥类等流食。

杏仁有南北杏仁之分,北杏仁补肺燥、止喘咳,南杏仁降肺气、止咳喘,尤其在干燥的秋季可以起到润肺除燥的作用,对口干唇燥、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状都可有效缓解。同时杏仁富含多种维生素E,单不饱和脂肪和膳食纤维等。

而猪肺具有补虚、止咳、止血之功效,适于治疗秋天肺虚肺热多痰等症。因此,三者合用使得此汤具有润肺、补益肺气、止咳化痰的作用,也可以用于肺炎恢复期调补身体。

03

玉合苹果汤

猪瘦肉克,苹果3个,玉竹、百合各30克,陈皮6克,蜜枣5枚。

将苹果、猪瘦肉、玉竹、百合、陈皮洗净,苹果去核切成小块,猪瘦肉切成小块儿。

锅放火上加适量清水,放入玉竹、百合及陈皮,煮开时加猪瘦肉、苹果、蜜枣,改用中火炖至肉烂熟即成。

秋天要适量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可适当多吃些酸味的水果如桔子、山楂、葡萄、苹果等。

猪肉具有补肾、滋阴润燥的功效,煮汤食用可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燥、干咳及便秘;配以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百合和玉竹,使得此汤滋阴润燥、调和五脏的功效显著,同时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1、铁和膳食纤维等。

玉合苹果汤适宜于皮肤干燥,口干咽燥、尿短赤、便干等人食用。正常人亦可食用此汤增加营养,防止秋季干燥,起到润泽皮肤、防病保健的作用。

用好生姜缓解六种不适

相传,某日神农氏上山采药,误食*草,肚子疼如刀割,晕倒在一棵树下。等他慢慢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倒的地方有一丛尖叶子青草,开着白色的花,香气浓郁。于是,神农氏顺手拔了一棵,拿出它的根放在嘴里嚼,味道香辣清凉。过了一会儿,肚子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神农氏本姓姜,他想这种草能够起死回生,便给这草起名“生姜”。此故事虽为后人所创作,但道出了生姜的功效——解*。

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有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风寒感冒、呕吐、喘咳、胀满不适。现代药理证明,生姜既可内服也可外用,食用一般用子姜,药用宜用老姜。这里给大家推荐几种用法:

治疗风寒感冒。1.姜苏茶:取生姜20克、紫苏叶30克,水煎温服。2.生姜红糖水:生姜30克、红糖1块,水煎温服。3.生姜磨汁后加热浓缩,以姜油涂擦太阳穴、人中及后颈部。

治疗腹痛腹泻。1.生姜烤焦研未,与米汤混合饮用,对腹泻有较好疗效。2.生姜片贴敷肚脐,适于腹泻腹痛等脾胃虚寒者。

治疗风寒咳嗽。1.取30克生姜磨汁,以温盐水冲服。2.生姜20克、陈皮15克,煎汤温服。3.生姜磨汁后加热浓缩,以姜油涂擦前后肺部。

治疗呃逆呕吐。1.生姜、白芍各15克,甘草6克,煎汤温服。2.生姜切片含在嘴里,预防晕车呕吐。

治疗食欲不振。1.生姜切丝在沸水中稍泡一会儿,捞起加入少量盐及葱花食用。2.姜绿茶:生姜3片、绿茶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治疗腰酸背痛、关节疼痛。1.生姜去皮后以湿草纸煨熟,用煨姜擦按腰背部或关节,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2.生姜磨汁后加热浓缩,以姜油推背或按摩患处,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桃花绞股蓝饮降血脂

高脂血症以中老年人多见。中医认为,高脂血症属于“肥胖”“痰湿”“浊阻”等范畴,患者大多平时爱吃大鱼大肉、肥甘厚腻,导致脾胃损伤。中老年人群大多肝肾亏虚,进一步加重体内的痰、湿、瘀,最终引起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在遵医嘱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中老年人可常喝桃花绞股蓝饮来调理。

具体为:桃花6克、绞股蓝10克、枸杞10克,共同煎煮约20分钟即可饮用,每日1剂,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毫升,疗程为8周。方中,桃花具有活血化瘀、美容养颜、润肠通便的作用;绞股蓝能补气、健脾、化痰;枸杞有滋补肝肾的功效。三者合用,祛除体内的痰、湿、瘀。方中药效适中不过强,无*副作用,适宜人群广泛,中老年人可以长期服用。

患者生活中要注意:饮食以清淡为宜,多食粗杂粮、蔬果类,限制食用动物脂肪或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可适当增加有一定降脂作用的食材,如大蒜、洋葱、香菇等;适当增加有氧运动。可进行慢跑、散步、游泳等运动;戒烟戒酒,尼古丁和酒精均会加重血管损伤,使其进一步狭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中国4个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吹风会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按照中央应对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有关部署,科研攻关组就将疫苗的研发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布局了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载体疫苗、减*流感病*载体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组织12个全国优秀团队进行攻关,并在过程中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序开展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工作。目前,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工作总体上处于领先地位,有11个新冠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个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其中3个为灭活疫苗,1个为腺病*载体疫苗。

吴远彬表示,中国在整个疫苗研发过程中,一直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第一时间发布病*序列的信息,组织专家参加世卫组织成立的疫苗专家组,及时交流中国疫苗研发进展,积极与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等国际组织进行交流。同时,积极会同有关国家共同开展三期临床实验,加快推进疫苗的研发上市。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的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中国贡献。

六类食物解秋愁

秋风秋雨愁煞人。立秋后,日照时间开始变短,人的情绪难免消沉低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健康频道最新载文,刊出“有助解秋愁的六类食物”,大家不妨常吃。

三文鱼、沙丁鱼等深海鱼。一项涉及26项研究和超过15万名参试者的荟萃分析发现,多吃深海鱼有助防治抑郁,减少攻击性和敌意行为。美国注册营养师伊丽莎白·萨默解释说,其关键原因是,深海鱼富含的健康脂肪有益细胞膜健康,使营养更容易输入脑细胞,降低炎症反应,提高血清素水平。血清素是影响情绪的关键神经递质之一。

菠菜、小白菜等绿叶菜。萨默表示,菠菜、小白菜等绿叶菜是叶酸的重要来源,而叶酸是人体产生血清素所必需的B族维生素。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与没有抑郁症的人相比,抑郁症患者叶酸摄入量明显更低,血液中叶酸水平也更低。

酸奶、奶酪、泡菜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最新研究发现,益生菌除了有益肠道健康,还可改善精神状态,减少与悲伤情绪有关的消极念头。一项涉及10项相关研究的综述分析发现,益生菌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

燕麦、糙米等全谷杂粮。全谷杂粮富含有益大脑健康的B族维生素,其中丰富的膳食纤维也有助于防止血糖飙升,避免情绪波动,防止紧张、暴躁和饥饿感。另外,吃全谷杂粮还可以提高血清素水平,让大脑“感觉更好”。

蛋*等富含维生素D食物。最近一项涉及3万多名参试者的荟萃分析发现,维生素D不仅有益骨骼和免疫系统健康,还有益精神健康。维生素D缺乏还与情绪低落、抑郁和认知能力减退密切相关。

咖啡和茶。咖啡和茶等含咖啡因饮料有益提神醒脑。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专家玛丽·M·斯威尼博士表示,咖啡因可对情绪和警觉性产生积极影响。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喝茶或喝咖啡有助于预防抑郁症。绿茶富含抗氧化的EGCG(儿茶素的一种)以及茶氨酸,也有助减轻压力,平静情绪。

中医药防治拟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日前召开,《北京市中医药条例(草案)》提请二审。条例草案二审稿提出区人民*府应当至少举办一所承担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功能的三级中医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诊所不得超出备案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建立中医诊所不良执业行为记录制度,强化对中药饮片代煎、配送服务的监管,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企业不得从事诊疗活动等。多举措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营造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的社会氛围。

区*府至少举办一所三级中医医疗机构

条例草案二审稿有多处改动,明确建设区属三级中医医疗机构的意义和作用,表述为“区人民*府应当至少举办一所承担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功能的三级中医医疗机构。”

第十一条提出,医院、医院、妇幼保健机医院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按照要求配备中医医师、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床位,健全中西医协同工作机制,促进中西医服务优势互补。

第十二条规定,本市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支持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办中医诊所、门诊部,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开办的中医诊所不受产业布局限制。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科研教学、等级评审、特定医疗技术准入、医疗卫生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同等的权利。

中医诊所不得超出备案范围开展诊疗

夯实*府部门监管责任方面,条例草案二审稿健全中医诊所规范管理制度。第十三条增加中医诊所行为规范和建立中医诊所监督检查制度的相关规定,分别表述为“中医诊所应当按照备案的诊疗科目、技术开展诊疗活动,加强对诊疗行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管理,不得超出备案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市、区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健全对中医诊所的信息公开、依法执业、诊所管理以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并建立中医诊所不良执业行为记录制度。”

同时,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增加相应的法律责任,规定:“举办中医诊所应当备案而未备案,或者备案时提供虚假材料的,由所在区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向社会公告相关信息;拒不改正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其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中医药相关活动。中医诊所超出备案范围开展诊疗活动的,由所在区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执业活动,其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在医疗机构内从事管理工作。”

中医养生保健企业不得从事诊疗活动

条例草案二审稿强化对中药饮片代煎、配送服务的监管。第二十九条中增加“医疗机构委托提供代煎、配送服务的具体规范由市中医药主管部门会同药品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制定”的规定。

条例草案二审稿加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规范,具体表述为,“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企业可以运用中医理念和技术方法,提供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健康咨询指导、健康干预调理等非诊疗类健康服务。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企业不得从事诊疗活动,不得进行带有中医诊疗性质的宣传。”

营造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的社会氛围

条例草案二审稿提出,本市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本市积极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营造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的社会氛围。

条例草案二审稿还提出多条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具体措施。市、区人民*府应当将中医药防治纳入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中医药专家研究制定防治方案,选派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医学救援,实行中西医联合救治。市、区人民*府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人才的培养,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设中西医结合的传染病临床研究基地、传染病病区。

本市鼓励发展中医治未病和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推进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建设。

北京市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成药、中药饮片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动态调整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支付标准。

北京市、区人民*府应当加强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及中医药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

从0岁到岁的护齿秘诀

据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成年人有牙周疾病,六成以上儿童患有龋齿。我国90%以上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66%的儿童患有龋齿。使用含氟牙膏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的龋齿预防措施。

口腔是身体的一面镜子,从胎儿期到成人期,再到老年,护牙可以说是贯穿一生的大事,不管在哪个时刻出现问题,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不同年龄段在护牙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和防护重点?

6个月-2岁:当孩子长第一颗牙时,就应该开始注重牙齿的清洁,可使用柔软的硅胶手指牙刷轻轻帮孩子刷牙。

3岁-6岁:牙医会检查乳牙并建议进行洁牙、涂氟与窝沟封闭。

7岁-12岁:可拍全面的X光片来检查邻面龋齿,对龋齿做一个直观的检查,检查牙齿是否排列整齐,必要时根据牙片做正畸评估,可做牙齿清洁、抛光牙齿。

13岁-20岁:如果牙齿磕断,先别丢,快速把断牙泡在牛奶或生理盐水中,以最医院的医生,通过再植术处理可复原。一般2小时内再植成功率高。

20岁-30岁:建议半年至一年做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每半年至一年洗一次牙,有坏牙及时修补,有智齿及时拔。

30岁-40岁:每年定期检查口腔,坚持洗牙,预防牙周疾病,少熬夜,有牙病及时处理,缺牙及时修复。

40岁-60岁:人到中年,牙龈逐渐萎缩,刷牙出血、口腔异味经常光顾,要注意饮食,坚持洗牙,有问题及时看牙医。

60岁-60岁以上:对于老年人来讲,对于坏牙缺牙要及时寻找合适的修补方式,“老掉牙”是错误的观点,只有及时修复缺牙,才不会导致剩下的好牙跟着遭殃。

大蒜+葫芦巴籽可护心

心脏病是全球死亡主因之一。美国《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杂志近期刊登印度一项新研究发现,大蒜和葫芦巴籽强强联手,有助保持心脏健康,预防心脏病发作。

印度中央食品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穆克塔姆巴博士和斯里尼瓦桑博士的团队通过实验检测了大蒜和葫芦巴籽组合对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连续8周给大鼠喂食高胆固醇食物,以提高其胆固醇水平。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10%的葫芦巴籽、2%的大蒜或“大蒜+葫芦巴籽”的降脂治疗。8周后,研究人员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大鼠心脏病发作。结果发现,与单独喂食葫芦巴籽或大蒜的大鼠相比,接受组合治疗的大鼠血液中抗氧化剂分子水平最高,可有效抵消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心脏病发作的能力,抑制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的氧化应激。

葫芦巴籽

穆克塔姆巴博士表示,葫芦巴籽富含可溶性纤维,有助降低胆固醇和改善血压。大蒜中富含大蒜素等关键物质,也有益于降低胆固醇并增强抗氧化功效。两者合用,效果更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